【新快报】6月龄婴儿颈生大肿物命悬一线十多学科专家强联手击败“死神”

2020-07-10



    6 个月的小宝(化名),白白净净,活泼可爱,不谙世事的他,哪知道自己刚逃脱 " 死神 " 的魔爪。原来,小宝颈部有巨大肿物,占据双侧颌下颈部并侵入胸骨。压迫得他呼吸困难,连喝口奶都会呛咳。

    不愿放弃的母亲,带着他四处求医、辗转省内多家医院,无果。最后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后,小儿外科、甲状腺乳腺外科、麻醉科、PICU、耳鼻咽喉科、胸外科、手术室等十七个专科医生强强联手,为他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颈部 " 拆弹 " 手术。随着大肿物的摘除,小宝终于能顺畅地大口大口呼吸了。


    【6 月婴儿颈长肿物四处求医无人敢手术】




    " 颈部肿物巨大,气道被压得透不过气,需尽快手术!" 中山一院小儿外科刘钧澄教授接诊后,看到婴儿气若游丝,心急如焚。马上把婴儿送到儿科 ICU 监护室。" 到我们医院时,孩子气道空间只有一点点,若是有点分泌物,细小的气道就会完全堵死,随时有死亡的风险。" 刘钧澄教授告诉新快报记者说。
    随后,儿科 ICU 主任唐雯教授马上与同事为孩子建立生命支持," 先把命留住。" 同时,唐雯教授还用了点小化疗,希望能够把肿物稍微缩小一些。但要救命,仅靠化疗不行,手术切除颈部肿物是唯一的途径。为了避免病情恶化,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吕伟明教授和李杰副教授决定放手一搏,为孩子手术。
    小宝的病情,母亲不是心里没底。早在 36 周的孕前检查时,茂名当地医生就发现了胎儿有小肿物,但她坚决要留下孩子,顺利出生后,曾带着孩子四处求医,但均无医生敢手术。拖到 6 个月后,才来到中山一院。


    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插管惊心动魄】




    婴儿手术,麻醉专家当然是主角。手术前的插管可谓是惊心动魄。
    麻醉科肖颖副教授介绍,小宝的气道,最窄的位置,只有 2.8 毫米,而成人的气道一般是 1.9?2 厘米;而且婴儿甲状腺周围血管、气管、神经细弱,禁不起外界刺激,很可能麻药一打、管子又没插进去,那几分钟内可能就会死;也可能造成损伤,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穿刺引发大出血,一命呜呼。
    而孩子脖子上又有巨大肿物,如果气管插管失败,外科医生根本来不及气管切开,所以,气管插管必须成功!
    " 孩子母亲非常信任我们,我们团队决定无论多辛苦,搏那一线生机。" 肖颖告诉记者,在麻醉科主任黄文起教授的坐镇下,她紧张地给小宝打麻药、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,一步到位完成气管插管。每一步像极了在钢丝绳跳芭蕾舞,不小心就会坠入深渊。" 器械、设备,都是‘特殊款’,操作轻柔、细致。术中心电图、麻醉药量的监测,均精密计算,容不得丝毫差错。" 肖颖说。




    所幸,成功了!气管的成功打开,为外科医生争取了手术机会。


    【保证婴儿有一口气前提下迅速切肿物】


    患儿血液量小,手术时间过长,失血风险就会增大,因此手术需要安全、快速完成。李杰副教授在气管全麻下为孩子进行了甲状腺全切除术。术中出血量小,术后呼吸困难及嘶哑声完全解除。
    " 术中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,李杰医生切肿物时,向右侧翻转,孩子基本无法通气,这时我们就会大叫,停,完全通不了气了,他就会复位肿物,来回调整多次后,终于在保证婴儿尚留一口气的前提下,把肿物顺利切干净。" 肖颖医生回忆说。
    闯过了术中重重困难,心血管儿科主任覃有振教授全程监护孩子的术后康复。目前,婴儿已达到出院条件。十多个专科医生联手,终于改写了小宝的命运。
    根据病理诊断,小宝颈部肿物为先天性良性的甲状腺肿。本病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母体缺碘或甲状腺功能不足等因素, 其临床表现多数是甲状腺一侧或双侧肿大,可以随吞咽上下移动。随着肿物快速增大,孩子会呼吸越来越困难,故越早手术越好。据黄文起教授介绍,柳叶刀对 345 例甲状腺肿病例分析研究中表明,儿童这项手术的死亡率达 24%。


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



报道链接:http://app.myzaker.com/news/article.php?pk=5f06e806b15ec0511d5a11a8

2020-07-09